在能源紧张与环保危机的双重压力下,既解决能源又能够改善环保的思维是最成功的思维,秸秆发酵变沼气,就是这样产生的,我国的沼气发展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发酵秸秆产生沼气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微生物工作能力低,环境生存能力差,即使是经过多方面驯化的沼气菌种也不能尽如人意,既然微生物不能适应环境,那么,我们只能改变微生物的环境。在发酵池中添加部分蛋白胨用于沼气微生物的营养改变是一个不错的办法,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操作呢?
事实上,目前已有不少提高沼气产量的方法,如改变物料配比、添加外源添加物(啤酒糟、蛋白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笔者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根据目前南京工业大学沼气站生产的情况,结合其他秸秆发酵产沼气工艺方面的研究,对目前影响沼气站沼气生产的接种量、总固体含量、C/N几个因素进行了优化。
最终按照以下几个主要核心技术操作,沼气的生产才会安全稳步进行。
(1)足量的接种物是沼气发酵高效运行的保证,一定范围内产气速率与产气量随接种量的增大而增大。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34%的接种量最适合发酵,其启动和产气情况均比较理想。
(2)原料配比也是发酵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的发酵温度(37℃)下,总固体含量在6%左右时最佳。浓度过低会使发酵产气不足,过高会造成搅拌困难、堵塞管道等实际生产问题而影响产气。另外在实际生产上,发酵浓度一般也会随着季节的交替而作相应的变化。
(3)C/N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沼气的产生。在以富碳原料为主要发酵原料的沼气站,加入适当的氮源可以提高产气量。添加氮源改善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厌氧微生物的活性,产气率大幅提高。25∶1为沼气厌氧发酵的最佳C/N比值。
(4)以筛选的最优条件进行验证试验,并与目前采用的发酵条件进行对比,总产气量提高了27.60%。另外,影响沼气发酵的因素还有很多,如菌剂、堆沤天数、添加外源促进剂等,这些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